本报记者 霍强文/图
2月上旬,省科技厅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各类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和便利化服务。提前下达2020年度项目经费计划,优先拨付资助小微企业的项目经费;2020年度小微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预算间接经费比例可由25%提高到50%;鼓励各市科技局对2020年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科技经费后补助支持。
3月17日,西安市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其中,西安高新区启动的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8个产业类项目引人关注。
2月以来,省科技厅、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组织10余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把农作物春季管理、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等生产实用技术送到了一线,护航春耕生产。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危中寻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引导科研人员深入一线服务春耕,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我省打出了科技组合拳,让复工复产有了科技支撑。
硬核措施 帮助科技型企业渡过难关
西安咏圣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咏圣达)是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一家提供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算法的高科技企业。疫情发生以来,咏圣达生产的“圣瞳”AI人体测温筛查和人员聚集检测预警系统凭借可快速筛查体温异常者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复工后的化工厂、电厂等企业。
“这套预警系统采用了‘人体识别+头部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创新解决方案,能够在高密度人员流动场景下快速筛查体温异常者,还可以进行人员数据统计、检索和查询,推出以来很受市场欢迎。”咏圣达创始人高圣哲说。
对于公司能够顺利复工复产以及拥有不错的市场表现,高圣哲坦言,企业入驻的创业基地提供的优质服务功不可没。“从防疫指导、材料运输到员工通勤,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高圣哲说。
除了周到细致的服务保障,西安高新区还出台了一系列“硬核”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以2月出台的金融助企政策为例,对疫情防控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区引导银行机构下调贷款利率,对上述企业在2020年1月1日后获得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比例上浮至60%;对在2020年上半年度获得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区内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软件技术及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高新区政府性风险投资公司按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最高1:1比例进行跟投。这些实打实的帮扶政策,大大增强了企业共克时艰、稳定发展的信心。
科技企业集聚的西安高新区正是一个缩影,作为科教大省,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对在疫情期间作出贡献的企业和机构申报的项目予以审核立项、重点倾斜和后补助支持;对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企业在2020年度上半年的银行贷款进行贴息补助;支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对在孵企业适当减免办公承租、实验、科研和生产用房的租金,并按照减免租金的10%给予每家孵化载体不超过20万元补助。
危中寻机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也蕴藏着重大机遇,像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互联网+”等行业就表现亮眼,实现了逆势发展。
4月1日,中国西安出海产业园在西安高新区揭牌成立,园区建成后,预计5年内新注册超过35家出海行业企业,形成百亿出海产业规模,带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训等行业发展。
产业园由西安高新区联手该市首家“独角兽”企业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产业园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创新创业、企业发展赋能,通过互联网出海,将陕西的优质产品、服务、技术等资源带向全球。”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出海产业是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朝阳产业。当前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但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品牌跨境出海逆势迎来新生机,将成为企业突围的新道路。”易点天下CEO邹小武说。
邹小武介绍,产业园将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海外仓等基础设施,全力帮助企业精准搭建“平台+物流交易+供应链”综合跨境电商、贸易服务平台,打通国内外贸易路径,架起实体经济间的交流桥梁。
易点天下是西安大数据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包括大数据在内,西安在集成电路、机器人、无人机系统、智能汽车制造等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拥有150余家企业,产值约120亿元,这些行业企业成为西安危中寻机、夺取双胜利的有力支撑。
3月9日,科技部正式公布,明确支持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4月9日,“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大会在西安高新区举行,会上签约11个项目,累计金额37.3亿元。
据介绍,西安将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大力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场景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试验区平台聚合效应,促进人工智能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科技特派员 线上线下保春耕
春耕生产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抗疫不误农时,省科技厅组织全省科技特派员开展了推成果、强服务、保春耕活动,把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实用技术送到了一线。
2月18日晚上8时,渭南电视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直播,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葡萄产业技术服务团团长、渭南葡萄研究所所长王录俊以“葡萄园春季管理关键技术”为主题,向电视机前和现场的农民朋友讲解了修剪、萌芽管理等实用技术,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2月下旬葡萄树必须完成修剪,修剪过晚,会出现伤流现象,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王录俊说,“为了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除了通过电视台直播,我们还利用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与管理系统、微信等平台,进行了3场‘云’直播,为群众讲解技术、答疑解惑。”
据统计,王录俊作的几场直播,线上观看量20余万人次,微信、电话咨询不断。“线上服务的方式方便快捷,还扩大了服务范围,云南、新疆的农民朋友都打来电话咨询。”王录俊说。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科技特派员们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向广大农户传授技术。3月25日,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佰瑞公司)的专家来到周至县马召镇,举办猕猴桃果园春季管理培训会。“现场来了200余户种植户,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抹芽、摘心、疏蕾、架面管理等实用技术。”佰瑞公司总经理、陕西省科技特派员猕猴桃产业技术服务团成员索江涛说。
索江涛告诉记者,佰瑞公司是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发起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公益培训,指导农户生产。今年已开展线上、线下培训30余场,参与培训8万余人次。
“包括葡萄、猕猴桃在内,我省组建了苹果、红枣、马铃薯、中药材等10余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形成了一支高水平、能作为、敢担当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还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组织科技特派员围绕‘促春耕、保供给’做好技术服务,增强粮食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副主任刘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