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 正文

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发展西安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9-11-11 00:00

科大讯飞发布4项产品
助力西安AI+产业加速升级

本报讯(记者 樊华)10月30日,以“硬科技·引领变革的力量”为主题的2019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开幕。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受邀出席,并在会上发布了科大讯飞的4项硬科技产品。
  这4项硬科技产品分别是高抗噪远场麦克风、高精准拾音吸顶式麦克风、高抗噪降噪耳机、SW识别终端。记者了解到,普通耳机被动降噪效果有限,低频噪声难以消除,而高抗噪降噪耳机通过主动降噪,可以消除低频噪声,提升降噪效果。高精准拾音吸顶式麦克风,则能够在30平方米房间内,拾取目标人的语音小至30分贝。
  “软环境决定了硬科技的发展速度。”刘庆峰表示,此次在西安发布4项硬科技产品,是出于对西安特殊的感情,“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西安对科技企业的关心,让我们不断感受到温度。有这么好的软环境,西安的硬科技一定可以发展得更好。”
  作为硬科技发源地,西安拥有雄厚的装备制造和电子工业基础以及众多的科技资源。人工智能作为西安“硬科技八路军”之一,具备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围绕科大讯飞平台的开发团队数量和合作伙伴的数量达到160万家,西安1.7万家,过去一年增加70%以上。”刘庆峰用数据展现了科大讯飞与“硬科技之都”西安的AI情缘。
  此前,西安市、西安高新区政府与科大讯飞共同打造了科大讯飞西安AI+产业加速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热情推进AI落地的浪潮中,科大讯飞利用人工智能这个工具与实体产业结合,不断改造升级西安市传统产业,致力于用AI助力西安实现更多的城市梦想。


全球信息技术精英共话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

本报讯(记者 高瑞)“聚智创新 赋能未来”。10月31日,全球信息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IT精英、海归创业者、企业家等齐聚西安参加信息技术论坛,共同研讨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
  本次论坛由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办,西安市委统战部、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
  论坛上,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高鹏博士就“AI数据中台推进银行营销数字化升级”、西安斯托克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项卫中博士就“在硬科技之都打造虚拟实验研发平台”,以及西密歇根大学杨子江教授就“可信人工智能的挑战与机遇”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同时,可信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揭牌成立,致力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
  现场还举行了西安欧美同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揭牌仪式,西安海归小镇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海邦创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产业基金签约仪式,西安海归小镇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科复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以及西安深信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网安举行了“人工智能评测技术创新实验室”“虚假多媒体内容检测平台”的项目签约仪式。他们共同从项目、资本、研发角度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全球化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攻关。
  签约仪式后,论坛还特别邀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沈八中教授,长城会副董事长、科复时代董事长郝毅,海邦基金创始合伙人梁刚,科大讯飞西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付中华,从不同角度围绕“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中国机会”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同台对话,让与会者了解信息技术产业最新的动态、学习行业最前沿技术、交流行业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丝路天图”卫星星座计划发布 首发星预计明年发射
主要用于保护秦岭及 我市周边地区生态环境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杨斌鹄)10月31日,2019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丝路商业航天大会在我市举行。会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未来宇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了“丝路天图”卫星星座计划,首发星为“中国硬科技-西电1号”高光谱遥感卫星,将于2020年中完成发射。

  专家学者共话西安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新机遇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由中国航天基金会指导,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以“新丝路·新航天·新生态”为主题。会上,数百名与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共同探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探索商业航天的应用需求,分析目前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商业航天国际化发展路径,为大西安发展和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大会上,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透露,经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超过160家,西安的商业航天企业超过20家,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已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重要节点,西安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丝路天图”卫星星座计划发布

  会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未来宇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了“丝路天图”卫星星座计划。星座由高光谱、高分光学、SAR等24颗卫星组成,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特点,将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区域的农林牧渔、国土资源、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应用需求。首发星为“中国硬科技-西电1号”高光谱遥感卫星,将于2020年中完成发射,将主要用于我市的秦岭保护及西安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后续卫星计划于2025年完成组网,实现全面提升时空分辨率的全天候遥感服务能力。

  “2019商业航天30强”出炉

  作为大会瞩目亮点,会上公布了“2019商业航天30强”和“2019商业航天科创板潜力企业Top10”榜单,并为入榜企业代表进行颁奖。此两项榜单对参选的商业航天企业在核心技术、商业价值、科创能力和资本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活动旨在促进航天企业之间的良性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国内商业航天机构的发展与变化。基于榜单所收集数据,结合商业航天企业公开资料、数据库信息、财务指标等编写完成的《2019亿欧宇航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研究报告》由亿欧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彬现场发布。报告内容受到多方关注。

未来体育 科技赋能
科技与体育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本报讯(记者 雷县鸿)昨日,作为2019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科技与体育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一同探讨体育-科技、体育-金融、体育-服务等跨界融合的创新性产业发展,为西安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和当代的运动训练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许多前沿的科学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运动训练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引领体育科研、医药生物、医疗康复等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活动当天,来自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分别以“智能体育与硬科技”“未来体育、科技赋能”“体育科技助力‘身体素养’”等作了主旨演讲,共话体育-科技、体育-金融、体育-服务等跨界融合的新思想、新机遇、新动能。与会有关业内人士还进行了智能步道系统演示、太空漂移车、光电球活动体验、智能赛车模拟器等成果展示,让到场嘉宾和与会人员近距离感受到了体育-科技的魅力,也看到了相关产业宽阔的发展空间。在圆桌分享环节,到场的有关嘉宾围绕“科技连通未来健康生活”这一主题,展开精彩互动探讨,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推动生物前沿技术造福人类健康
2019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生物技术峰会开幕

本报讯(记者 王超)探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遇、新模式,推动生物前沿技术造福人类健康。10月31日,2019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生物技术峰会暨第五届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在西安举行。

  本次大会由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西北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市科学技术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国家微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承办。
  来自国内外精准医疗、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方面的百余名顶尖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5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遇、新模式,推动生物前沿技术在临床、医药和人类健康领域的研究、应用与实践。
  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特别强调了地方政府要充分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强化责任创新机制,为资源方搭建一个技术成果与科技企业精准对接的高质量开放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使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能够适应国家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随后,本次大会为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联盟正式揭牌,并为联盟9家理事单位授牌。
  本次大会签约了4个项目,沣东新城与贝瑞基因、佰美基因与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中航国药与西安金磁纳米、陕西科创启元与蓝极医疗。同时,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林为陈超教授颁发了第五届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委的聘书。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纪华雷、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博等嘉宾,围绕《基于靶向神经调节技术的家用医疗设备》等14个生物医药项目进行了成果路演。
  与会者一致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当前大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已经成为西安一张靓丽名片,此次大会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源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人才供给,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31日闭幕。全会明确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权威专家,解析全会公报透露的重要信息。

  关键词1——
  显著优势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等13个方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严书翰表示,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2——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许耀桐表示,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巨大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关键词3
  ——人民当家作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集中人民的智慧,凝聚人民的力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关键词4——
  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同时强调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这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体系,将从宪法制度、立法制度、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

  关键词5——
  政府治理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马怀德说,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强调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通过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政府治理体系,让政府更好承担起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

  关键词6——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说,全会强调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同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7——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表示,国家治理是建立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强大精神支撑,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意义重大。

  关键词8——
  民生保障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石建勋说,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仍有差异,脱贫攻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亟需完善制度来保障。全会强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并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必将推动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键词9——
  社会治理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马怀德表示,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更有保障。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党委领导的基础上强调民主协商,在法治保障的基础上强调科技支撑,同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最终目标,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10——
  生态文明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说,全会体现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目标、责任和利益,建立高度协同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造一条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道路,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11——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专家认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无论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我们都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确保人民军队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奋勇前行。

  关键词12——
  “一国两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专家表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公报展现了我们党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坚定决心,必将为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提供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13——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表示,和平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定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14——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辛鸣表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高效有力的领导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党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关键之举。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