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昊 俞慧友 王海滨
进地铁站乘车,既不用买票,也不用刷卡刷手机。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主会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亮相的咪付“全态识别技术”系统,吸引了不少观众纷纷排队现场体验“三秒过闸”。
19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拉开帷幕,各地创新方式手段,激活科技科普资源,推动“常规动作”出新意,大大提升了公众的参与度。
“今年,我编著的科普图书《走进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世界》即将完稿出版。它不仅是科普图书,还是一本着力于通过介绍歌词审美,来提高青少年美学素养的图书。”5月18日,在湖南农业大学启动的2019年湖南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被称为科普界“时尚教主”的中南大学教授徐海说。
流行歌曲与科普都能“混搭”?是的。徐海认为,在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和对科普的爱好上,“共情”很重要。从流行歌曲角度切入科普,不失为一种全新尝试。
如何让科普变得时尚和好玩,湖南一直颇费心思。湖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郭三元介绍,该省今年推出了为期两个月的“创新中国”湖南行暨科普基地体验活动。通过活动,带着孩子开展“科普去哪儿”之旅。
今年,湖南依然有讲解大赛、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等例行活动。活动还是那些活动,但“款”变得很时尚。该省还策划了“科学之夜暨2019年科技活动周闭幕式”,形成全活动的闭环。“这将是一场科技与文化碰撞、红色情怀激荡震撼的视听盛宴。”郭三元说。
拿起手柄,按下扳机,跟着“深海勇士号”缓缓入海,一段深海探测之旅开始了……5月19日,在山西省科技活动周科技展区,三年级的小学生王威正在体验深海机械手收集海底物品。
“我带着儿子来感受一下,太过瘾啦!”市民王志远告知科技日报记者,来这里让孩子更多地了解诸多大国重器,让他感受到“中国制造”的魅力。
当日的展厅,超级稻、青蒿素、港珠澳大桥、墨子号量子卫星、北斗导航、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各领域70件重大成果在山西科技活动周上一一亮相。
山西省外国专家局局长石通兆介绍,这一大批“国之利器”的集中展示,是我国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展在山西的巡展,而且山西是全国巡展的第一站。
山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张新伟说:“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活动周的示范和带动效应,让山西成为创新的热土、创业的家园、创造的高地。”
“那不是我们在学校操场上进行排练吗?像真的一样,太神奇了!”戴上3D眼镜,眼前出现的城市真实场景,让南宁市逸夫小学的学生们异常兴奋。
“我们通过大型数字倾斜航摄仪获取摄影数据,再应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搭建起了三维空间基础框架,最后实现了真实世界的1∶1还原。”广西自然资源厅遥感信息测绘院副总工程师陈瑞波向同学们揭开了“身临其境”的奥秘。
大型倾斜航摄仪、超融合实景三维平台、“全态识别技术”系统……广西各系统、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科研和科普成果实物集中亮相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实物体验式的互动让大人和孩子们不亦乐乎。
广西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李海洪介绍说,今年和科技活动周同步举行的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展出的1300多项技术与产品80%是实物,成为广西全力打造“九张创新名片”和着力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阶段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以科技实物产品交答卷,以数据讲成绩,驶入快车道的广西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在观看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后,一位观众评价说。
创新是科技周的生命力
杨 仑
自从2001年诞生以来,科技周已经度过了19个春秋。多年来,科技周都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重任,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一代人的科学回忆。
年年举办的科技周倘若一成不变,则难免令人乏味。推陈方能出新,如何让科技周常办常新,成了摆在主办方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这问题的答案便是创新。创新是科技周的生命力,也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工业产业革命以来,正是一次次科技创新掀起了社会生活变革的浪潮,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对于科技周而言,想要历久弥新的关键就是创新。
首先是内容上创新。如今,我国在诸多高新技术领域持续发力,人们有了解科技发展、畅想未来生活的需求,科技周正是一个绝佳的展示窗口。今年广西科技周上,孩子们利用遥感测绘技术,亲眼在虚拟世界中看到学校的模样;在山西,市民可以亲手操作深海机械手臂,体会一把深海潜水完成科考任务的感觉。其他如蛟龙潜水、墨子升空等等一批最新科研成果,也在科技周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其次是形式上创新。石涛有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科普形式、科技活动形式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转变,湖南科技周上,主办方就将科普内容做成了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展现了科学技术接地气儿的一面。
科学技术本来就不是僵化、呆板的理论,而是充满实用气息、贴近生活实践的探索。因此,想要让科技周常办常新,唯有将创新因子注入其中,让科技生命力与生活相互碰撞、相互启发,闪耀出智慧、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