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快硬科技产业发展,聚力打造丝路科创中心、全球硬科技之都。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4.8%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超过250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25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980家,科技金融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50亿元,科技信贷服务企业数达到1500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
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转化能力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完善创新治理体系,并启动编制2021—2035年西安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功经验,落实好赋予科研单位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相关政策,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推进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持续加大对驻市高校院所的支持力度,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和应用服务组织。对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围绕硬科技产业领域,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制约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推进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推动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开展创新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建立诺贝尔奖实验室,建设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产学研政金深度融合,鼓励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加快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创新能力倍增计划。
聚力发展硬科技产业
今年,我市将以硬科技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产业化+科技金融+智库规划+人才引领+区域协同”的全方位科技创新生态链,有效支撑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构建科技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推进全市硬科技产业发展,研究出台《西安市硬科技产业发展三年工作推进方案》及相关专项扶持政策,布局一批延链、强链、补链项目。加快推进智慧学镇、翱翔小镇、梦想小镇等一批硬科技专业化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高标准办好2019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硬科技产业博览会,不断强化区域硬科技产业集聚度。联合国内外知名机构共同设立“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硬科技丝路协会,发挥硬科技丝路联盟交流协作功能,搭建院士服务和战略咨询平台。
实施硬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计划,持续做好科技企业小巨人、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培育一批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示范企业、创业企业。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支持企业研发奖补政策,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优化科技招商配套措施,加强科技招商协调力量。深化以共谋硬科技“八路军”发展为主线的区域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市区(县、开发区)政策统合和资源对接,形成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集聚发展的创新产业区域布局。
提升“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影响力
在双创方面,我市今年将统筹做好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聚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业载体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提升“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影响力。
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孵化能力。以专业化为导向,围绕创新创业“5552”成长格局目标,加快构建一批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出台打造“双创”升级版政策措施,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探索“互联网+双创”“开放式校园+双创”等多元化双创综合体建设模式,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创业综合体,进一步规范载体建设和运营,建立退出机制,提升众创载体建设质量和孵化水平。
推进五大创业经济健康发展,引导和鼓励院士、院所、大学生、教师、校友五类创新主体,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打造科创板西安硬科技企业板块
今年,我市还将抢抓“科创板”设立机遇,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吸引更多金融资源进行“精准滴灌”,实现全市科技企业融资数和贷款额持续增加。配合推进“龙门行动计划”,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对接,优选300家科技企业进行上市培育,通过科技计划和科技金融支持打造科创板西安硬科技企业板块。支持西安科技金融中心加强与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合作,争取设立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块,开展科技企业挂牌、股权融资、私募可转债融资等服务,促成企业股权融资和投资机构落户西安。
我市还将扩大创新开放力度,开展高水平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以“一带一路”高水平创新交流合作为重点,深化关键领域对接,推动国内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联合建设“丝路创新网络”,打造国际创新创业直通车,支持创新型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离岸创新中心等,探索创建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孵化基地等,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企业创新服务输出。 记者 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