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 正文

催生创新创业的种子——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调查之一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9-02-12 00:00

本报记者 张江舟 实习生 严小慧 文/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市场经济中基本的创新主体之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成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是一个地区科技资源被充分利用、产学研转化顺畅、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市场体系完善的风向标。
  缺设备、缺信息、缺场地、缺平台、缺资金,是国内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在陕西,这些难题正在被一一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蓬勃发展。目前,陕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有数万家,它们为我省实现追赶超越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的支持

  一家科技型企业的诞生,往往开始于一个灵感、一个创意、一个科研成果。如同一颗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需要阳光、土壤和水一样,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样需要大量资源并经历多个环节。过去,价格高昂的实验设备往往让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为电力行业服务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技术人员刘焕说:“火力发电厂使用液态加氧技术可能会导致水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水样进行定期检测。我现在正在进行的实验就是检测水样中的铁元素含量。”
  1月8日上午,西安交大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刚一开门就迎来了多位“顾客”。他们都是冲着这里的“共享实验室”来的。
  “购买原子吸收光谱仪会给企业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我们在省科技厅的网站上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的这台设备提供共享使用,就进行了网上预约。我们只需要按次支付很少的使用费,就可以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大难题。”刘焕说。
  西安交大分析测试共享中心主任高禄梅说:“截至2018年年底,西安交大共有大型仪器设备1140台。这些设备全部面向社会共享开放,每台设备年均开机运行时间为1380小时。每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海外国家有超过3万人次通过系统获得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我们中心的共享仪器设备在2018年平均开机运行1938小时。”
  大型仪器设备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大型设备规模持续增长。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买不起设备干着急;一方面,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设备资源利用率低,甚至出现闲置浪费现象。而在陕西,“共享实验室”的出现成功打破了优质科技资源的使用壁垒,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西北工业大学的“共享实验室”同样吸引了大量科技型企业的目光。1月8日,西北工业大学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郝永存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实验室的SUSSMA6双面对准光刻机、深反应离子刻蚀机、全自动磁控溅射镀膜机等精密设备既为省内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也向西安本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2018年,该实验室对外服务累计超过2650小时。

  给科技资源利用提供更好的平台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资源‘分散、分割、分离’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享开放不够,缺乏系统性、统筹性,导致科技资源市场化流通不畅,从而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在转移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服务人才匮乏、能力不足、制度体系不完善、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十分需要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我们做的就是这样的平台。”丝路科技大市场(原名为西安科技大市场)技术转移部部长刘涛说。
  2011年,西安依托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统筹科技资源的新模式,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名为“科技大市场”的服务平台,提供集科技资源、科技政策、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科技产品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极大地激活了陕西科技资源的内在潜力。如今,丝路科技大市场已成为科技领域的“西安品牌”、全国科技资源聚集流通的重要平台。其以“公益+市场”为核心的经验已被全国很多地方借鉴和推广。
  在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方面,丝路科技大市场坚持“开放性理念、市场化机制”建设原则,对服务体系不断进行创新,由原来的“一网一厅”信息展示平台发展为“三网一厅”的业务服务平台,并增加了科技服务商城功能,最终形成丝路科技大市场“云管平台”,实现了“资源云”到“服务云”的升级。同时,丝路科技大市场还给企业提供科技政策方面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免费为企业培养创新专员,使科技政策服务实现标准化;设立“创新创业讲习所”,开设领域详细的专业化培训课程,并与国内知名机构合作,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多元化渠道及资源。
  在成果转化服务人才体系建设方面,丝路科技大市场在全国率先提出“西安技术经理人”服务模式,并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技术经理人协会——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通过建立行业规则体系,维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秩序。如今,丝路科技大市场技术转移“1+3”服务体系已然形成,通过技术经理人项目储备对接、技术经理人公司组织运营、技术经理人协会搭建平台和组织活动,将技术供方、技术需方、技术中介整合,集成技术、人才、政策、资金、服务等创新资源,按照“全链条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建立起了“成果筛选——孵化——转化”的运行模式。
  截至2018年年底,丝路科技大市场技术交易额累计突破748.5亿元,入库共享大型仪器设备累计13360台(套);累计培养政策联络员6292名。

  给科研人员创业创造更有利条件

  西安方霖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0余位员工中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超过90%。也就是这样一家小规模的科技型企业,在2018年5月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入区协议。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该公司产业化落地提供2000万元资金支持以及连续3年厂房租赁补贴,合计支持资金达2500万元。
  “我们公司自2014年5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重油转子发动机系列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装配及测试。2018年5月经国家内燃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我们研发的单、双缸重油转子机技术指标达到设计标准,能够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重油转子发动机的后续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资金,仅凭我们公司自己已是无以为继。感谢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西安方霖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知中说。
  创新很难,从创新到创业更难。为了帮助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难题,陕西多措并举,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努力为科研人员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教育厅联合研究起草的《陕西省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陕西将着力推进产学研用四方深度融合,着力建设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小微企业孵化培育的四级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着力加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互动,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协同现代化产业体系,合理科学布局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平台源头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建立快速响应、精准对接的服务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促进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等一项项大胆的政策实践,也让广大科研工作者感受到了我省支持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