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乡村振兴 / 正文

新乡贤助立脱贫志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8-08-16 00:00

本报记者陈志敬
  “七一”建党节前夕,白水县雷牙镇新乡贤大讲堂再次开讲。王三乐、党文哲、刘书勤作为主讲嘉宾又一次相聚,就各自开展扶心扶智宣讲取得的成果共同分享。台下,认真聆听讲座的雷牙镇机关干部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一年多来,评选出来的32名新乡贤通过扶心扶志宣讲赢得了贫困群众认可,赢得了社会赞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雷牙镇党委书记郭武军如是说。
 先进事迹感召
  年近80岁的陕西好人王三乐,自幼家贫。年轻的时候,他先到蒲白矿务局当了工人,后又到青海省服役,最终转业来到青海一家国防工厂。退休后的王三乐选择了叶落归根,用自己掌握的汽车修理技术、电工、木工等手艺回报乡邻。“作为一个老党员,就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乡帮助乡邻就等于回报社会,就等于报答党。”王三乐说。
  理发围布、电推剪、老式手动推剪器和剪刀是王三乐和老伴许文叶的“宝贝”。20多年来,他们坚持用这些工具义务为村民理发,从未间断过。
  家中的一孔窑洞,摆放着王三乐的“宝贝”,有各种修理工具、各种型号的电线和插座。谁家摩托车、农用机械坏了,他带上“宝贝”免费去维修。谁家过个红白喜事,打个招呼,他的电线及插座就派上了用场。
  20多年的无偿付出,让王三乐在村里威信很高。
  贫困户王田民患有重病,老父亲也已经90多岁,儿子常年外出打工。每隔一段时间,王三乐就主动前往王田民家,为老人理发,关心老人的身体情况。王田民病重时,王三乐号召村民为他捐款。交流时,王三乐经常劝导王田民要发展产业,主动脱贫。最终,王田民在王三乐的劝解下,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虽说我身体不争气,可脱贫还得靠自己……”
 因人而异施策
  扶心扶志,渭南标杆党文哲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并被积极推广。
  党文哲担任雷牙镇南张村党支部书记期间,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依靠抓班子、带队伍,继而求和谐、聚人心。提出:“要想村里好,群众活动不可少。村上有什么人什么事,就开展什么活动,就树什么标杆。只有在农村不停地开展活动,把所有事情的先进人物都找出来,处处有模范,人人有出息,这样才能把大家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党文哲注重治理村风民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要求村民做好人生四件事。即:孝敬父母、育儿养女、干好自己事、处好邻里事。大力倡导尊老爱幼,村里的尊老爱幼节接连举办18年,活动主题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举办各类标兵评选,充分发挥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贫困群众树立主动脱贫意志。
  党文哲主张因人定事。“贫困群众思想消极,缺主动脱贫意志,就用比他状况还差的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事例进行引导,帮他重拾面对困境的勇气,给他树立信心。缺脱贫致富的门路,就帮他发展致富产业,为其开发公益性岗位,寻找务工门路。缺致富的技术,就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总之,脱贫攻坚就要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巡回宣讲助力
  拥有60年党龄的雷牙镇大洼底村新乡贤刘书勤长期担任村干部、雷牙镇关工委副主任。21张荣誉证书和5面奖牌是他努力工作的最好诠释。
  接到扶心扶智宣讲任务后,刘书勤总结出10条致贫原因,还把两个儿子依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的经验写进宣讲报告中与贫困群众分享。
  “浇树浇根,扶贫扶心。穷要有志,富要有法。扶贫要从实际出发,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商则商,宜工则工,要把帮扶和自己主动脱贫关系摆正。扶贫不是给钱,扶贫不扶懒汉。要勤劳,一切依靠自己,一切依靠双手,一切依靠劳动;要懂得依靠科技,用知识武装头脑,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在雷牙镇16个村的巡回宣讲上,刘书勤不断重复着这段话,
  刘书勤经常和贫困群众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主动脱贫意志,房前屋后、农田树下到处都是他的“战场”。
  朱明孝是大洼底村贫困户,也是刘书勤“主攻”的对象之一。朱明孝因病变得木讷,很少和人交流。如今的他像变了一个人,村上只要有需要,他随叫随到,还担任了村里保洁员。其妻子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动担负起了照顾公婆的重任,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是老支书帮了我,生活慢慢会好起来的。”朱明孝说。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如今,以王三乐、党文哲、刘书勤为代表的白水县新乡贤依旧奋战在脱贫攻坚扶心扶志一线。我们坚信,在他们的示范引领和孵化带动下,必将产生更多的新乡贤,为白水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