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渺
如何从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基因中挖掘更多的廉政资源,是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探索的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挖掘有深度、成果出精品、活动有实效、社会有影响”的原则,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廉政教育基地,推出了一大批有地域特色、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廉政文化精品力作,使廉政文化品牌越来越亮。
让历史中的“廉文化”彰显时代价值
陕西拥有众多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仅52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就收藏了300余万套770多万件文物,其中不少与廉政教育有关。近年来,省纪委努力将这些廉政文化的“源头活水”转化成激励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教育资源,彰显其时代价值。
东汉名臣杨震“暮夜却金”被称为“四知先生”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渭南市纪委、潼关县纪委精心打造了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同时,通过组织编写电视剧本、出版图书、打造秦腔历史剧等多种形式宣传杨震的廉政精神。
此外,西安碑林、韩城司马迁祠、苏武纪念馆、武侯祠等各具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都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的“廉”充分展现出来。
我省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还有一个鲜明特色——善于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家规中汲取力量。近年来,省纪委监委坚持开展优秀家规家训、乡规民约征集宣传活动。目前已有“陕西潼关杨震—清白家风传千古”等9部家规在中央纪委网站头条刊播,位居全国前列;其中,3部家规被收入《中国家规》一书。省纪委、省委宣传部联合编辑出版了《三秦家规》一书,并举办了“中华传世经典家训品读”征文活动。
让红色“廉脉”“活”起来
陕西不仅历史文化资源深厚,更是一座红色文化基因宝库。
近年来,我省积极提炼、展示红色文化中的廉政元素,以延安时期廉政建设史料为依据,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奋斗历程,作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红色文化是无形的,其无穷的力量要靠有形的环境和载体去折射和传播。建好用好阵地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省纪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延安革命纪念馆策划的《铸魂——延安时期从严治党》大型专题展览已接待观众160万人次,开展大型主题教育活动7次;旬阳县的红军纪念馆园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马栏革命纪念馆等也都不甘落后、激活自身“廉脉”。
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再走一次革命道路,缅怀一次革命先烈、追忆一次红色历史,参观一次廉政基地、观看一次红色电影、聆听一次红色歌曲……如今,在陕西的版图上,大大小小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持续不断。
让廉政文化“有滋有味”
10月21日晚,“清风颂廉助脱贫”文艺晚会上,紧贴脱贫攻坚主题和农村百姓生活的节目,赢得现场1.3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的阵阵掌声。
这是我省近年来实施廉政文化主题文艺展演的一个缩影。今年,仅安康市就开展廉政主题文艺展演及送戏下乡演出1400多场次,观众人数40多万人次。
2016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开展了“清廉中国”微视频征集活动,仅今年以来,官方网站秦风网就对全省优秀廉洁微视频进行了4期展播。
除了微视频,省纪委还广泛征集宣传廉政的电视剧、公益广告、动漫等,收获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看头、有教益的廉政文化作品。
在陕西,廉政文化从来不是冰冷、空洞的说教,而已经融入机关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和农村文化,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今年5月,省纪委会同原省文化厅主办了历时1个月的陕西省廉政文化宣传月暨“清风正气传三秦”全省巡演活动。
长武县以反腐倡廉墙体画等内容为主打造出的25条“廉洁街”,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韩城、宝鸡等地也通过“廉政文化一条街”等形式,形成了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促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从机关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从社区到家庭,廉政之花开遍三秦大地,正以独有的芬芳浸润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