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向善,人生充盈;一城向善,和谐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渭南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来抓,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美”之花遍地绽放,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2018年,渭南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9年3月2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度测评中,渭南市在113个地级提名城市中荣获2018年度文明城市测评排位第19名的好成绩。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没有过路客。如今,从机关单位到街道社区,从党员干部到百姓群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每一个渭南人不约而同的目标,成为每一个“我”愿意为之努力的梦想。
上下齐心 文明共建 画好文明创建“同心圆”
家住城区仓程路的亚亚惊讶于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路平坦了、绿植多了、灯亮了,十字路口少了以往的人车抢道景象,在超市、医院、车站排队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城市变得越来越文明了。总之就是,生活在渭南越来越舒心了。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谁?渭南从创建之初便给出了答案:全体市民。
渭南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城市文明创建制定的220多项测评指标,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唯有上下协作,才能奏出一曲创建为民的和谐乐章。在文明城市创建之初,渭南市便全面构建起市委主导、全市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体系,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总指挥、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总指挥,40多个市直部门和四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对创建工作实施统一领导。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街道更整洁,环境更优美
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创文工作任务,厘清包联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要求。
为进一步推进创文工作,渭南市建立创建指挥部例会及调度工作会议制,实行市级领导包路段、包社区、包实地考察点位工作机制,以及市创建办主任、科室包联项目组和牵头部门工作机制。制订下发《渭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意见》《任务分工》及年度《工作方案》《严肃创建工作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办法》,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了创建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开展。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各县(市、区)也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将“创建文明城市”这项任务牢牢抓在手上,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制订方案,积极推进工作顺利进行。
漫漫创建路,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560余万渭南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积极性投身其中,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昼夜兼程……
志愿服务 如火如荼 锻造文明创建“主力军”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是新形势下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任务。渭南市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时代需要榜样,社会呼唤楷模。岳蒲杰、李亚利、薛安全、田江寿、答建荣等一大批陕西省道德模范的涌现,李亚利、张晓侠、苏军凯荣登“中国好人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新渭南建设树立了时代的价值标杆。与此同时,渭南市通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身边好人推荐、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人群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当好人、存好心、做好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通过捐献自己的血液,挽救他人的生命,解救急需输血的患者,这其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是其他人体会不到的。”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别小亮说,“为危重病人及时送上一份无私而又特殊的救助,就是我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2009年,别小亮退伍后进入市中心血站后勤保障科工作,工作至今9年,坚持无偿献血46次13400毫升,献血量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3遍。
别小亮只是全市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截至目前,全市志愿者登记在册人数达到23.5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437支,常年开展扶贫助残、关爱老人、环境保护、交通疏导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社会集聚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形成了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
群众参与 创建惠民 争当文明创建“推动者”
如今,走在渭南街头,处处可见鲜活的文明元素。
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渭南市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在细、小、实上下足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化作市民的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凝心聚力的社会新风尚。
斑马线,城市道路的“生命线”,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素养的刻度线。不久前,礼让斑马线在渭南还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然而短短几个月,它却成为城市的热议话题。随着“斑马线上我文明”等活动的持续开展,如今,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正从一条生硬法规,逐渐转换为人们的日常习惯。
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文明已成为渭南市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人们随意走进渭南城区一家饭馆,随处可见倡导节约用餐、文明消费的提示语,不少餐馆工作人员会主动向顾客明示菜品分量,建议顾客合理搭配,理性消费……随着渭南市“文明餐桌”活动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顾客受到影响。
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公益宣传力度加大,全市各重点广场、城市交通运载工具及站点等处的公益广告,实现了高频率、高密度、广覆盖。截至目前,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等设置平面公益广告1.8万余处,沿街20多处电视屏、1800多处LED显示屏播放公益广告27万余条次,300辆公交车、900辆出租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刊载全覆盖。同时,在全市媒体的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显著位置刊播公益广告,形成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大“气场”。
如今,在渭南,主动参与创城、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不谈回报、无私奉献、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为创城鼓与呼,也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从事了9年掏粪工作的环卫工王炳文说:“只要能干一天我就干一天,争取让城市更美,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这就是咱最开心的事儿。”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王炳文用最质朴的美描绘着城市“最美的风景”。
古人云:“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这个工程干好,必须依靠和发动群众,让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的文明之风浸润到城市每个角落,让每一个“你”“我”“他”都成为创文的一份子,共同镌刻出渭南更好的明天。(渭南日报 记者 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