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正文

渭南“创文”:提升一座城市的气质

来源: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17-09-11 00:00
 记者 陈圣强
  渭南城区国贸十字,车辆川流不息,行人往来如织,几个佩戴红帽子、红袖标的文明劝导员站在路口。他们不仅维持交通秩序,还不时答复市民问询,劝阻不文明、不卫生行为。“有了这些志愿者,闯红灯等情况大大减少了。”执勤交警说,这些志愿者已经成为渭南的名片。
  渭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越来越好,各类大型文化、体育活动越来越丰富,重承诺、讲信用的社会风气越来越浓。“创文”激发了渭南人的文明意识,由此也提升了一座城市的气质。
  信用之城:构筑城市发展之魂
  不久前出炉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在全国259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渭南市名列第38名,居西北五省区第1名。
  开展“创文”以来,渭南不断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先后制定下发了《渭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渭南市诚信企业嘉许制度》等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同时建立起全省首家多功能“信用渭南”网站平台,依法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
  渭南还相继开展了“文明诚信示范药店”“最美纳税人”等评选活动,68家企业获得“陕西省质量守信A级企业”称号,全市有23家企业的27个产品向省上申报了省名牌产品,3家企业申报了省服务业名牌。
  志愿之城:乐于奉献成时尚
  “暑假孩子在家看到同学们都在做志愿者,缠着我报名,我就带她来了。”8月6日,渭南下起了小雨,在渭南市直单位工作的王先生放弃周末休息,带着上初中的女儿来做志愿者。不仅如此,渭南市组织志愿者在早交通高峰时段,参与纠正、制止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招募公告发出后,很多人踊跃报名。以“创文”为契机,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已成为越来越多渭南人的自觉行为。
  为发挥全市志愿服务在“创文”中的作用,渭南相继以推动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为重点,促进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重点,广泛开展医疗、法律、心理援助等社区志愿服务;以文明劝导、维护社会秩序、打扫公共场所卫生等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以保护秦岭、黄河、渭河等山川河流为重点,开展了倡导低碳生活、义务植树、捡拾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如此,渭南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红袖章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预约、代办、结对、组团、管理等方式,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渭南市志愿者注册人数16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队2100多支,年开展志愿服务近400万人次。
  道德之城:核心价值观入人心
  “一勤天下无难事”“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在大荔县朝邑镇平罗村,全村196户村民将装裱好的家训及书法家书写的楹联悬挂在家中醒目处。
  文明城市创建是塑造人、培养人的过程,只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到“创文”的突出位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创文”工作开展以来,渭南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使文明之花遍地盛开。
  渭南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司马迁、杨震、王鼎、郭子仪等先贤的家规、家训故事,编撰出版《家风家训》读本发放到基层,分别在农村、城镇、学校、机关开展了书法家“走基层、送家训”“家训入校感恩行”“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动,使家规、家训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言行。
  “宣讲完后,我仍将回到我的道班,在那16.2公里的国道上继续努力工作。”不久前,在渭南市总工会组织的一场报告会上,渭南公路局华阴段职工郝晓琳的报告让很多人备受鼓舞。
  在“创文”工作中,渭南市坚持典型示范引领,通过“渭南标杆”评树活动,用一部分人的先进事迹去感染带动更多的人。两年来,渭南推出各类月度人物279个、年度标杆34个,多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460多场次,让文明道德植根在人们心中。